從奇摩理財專欄中看到下文,介紹目前市面上流通的「電子錢包」,正好筆者手上通通有,藉著這個機會介紹給不喜歡帶著零錢購物的朋友。

悠遊卡

    手上這張學生專用悠遊卡,是筆者在台北陽明山上念書申辦的,有了這張悠遊卡,看是要搭公車,轉捷運,就可以凸歸台北,也省下上下公車掏零錢而被後面上下車乘客白眼的困擾,當然在使用時,一定要記得查看卡內還剩下多少錢唷~否則無法刷卡又找不到零錢的狀況下,你會發現有整車的怨念襲擊而來。

7-11發行的i-casH

    這張i-casH也是在大學時期辦的,特地挑了個拾穗的名作,看放在皮包內能不能增加點文藝氣息,看樣子似乎當時是想太多了。在軍旅期間部隊中使全家便利商店,因此也有好一陣子沒使用i-casH,前幾天儲值了五百元,原來卡內只剩下9塊錢啊!

台灣銀行發行的Smart Pay

    這張的取得有點好運,是參加金融講座會後抽獎的獎項,目前還不知道怎麼使用它,不過其特約的商店在南部較為稀少,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,普及率遠不如上述兩張卡,暫時就先收起來吧。

 

以下文章分享:悠遊卡「連」盟統一 「一統」小額消費市場

    一心想變成「八達通」的悠遊卡,隨著電子票證條例的立法通過,以及金管會公佈六項施行法規之後,其目標已一步一步達成。尤其在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連勝文的積極運作下,與統一集團策略聯盟,等於宣告悠遊卡將「一統」小額消費的「大」市場。

    悠遊卡發行之初,就是參考香港八達通的作法,不但可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,還能用來支付小額的消費,甚至可以作為學校、辦公室的門禁卡。但卻「卡」在銀行法第42條之1的限制,硬是不能當成電子錢包,進行小額消費使用。

    不過山不轉路轉,既然被銀行法所限,那就乾脆跟銀行合作,在2006年中與四大銀行推出悠遊聯名卡,從此又可搭捷運、又可刷卡消費,似乎找到解套的方法。

    不過,悠遊聯名卡終究是張信用卡,有一定的申辦門檻,像是年齡、收入等限制,使得廣大的學生族群無法辦卡。而且那時偏偏又碰到卡債風暴,民眾聞「卡」色變,發卡量一直不理想,就算在銀行「半推半就」下辦卡的人,使用悠遊電子錢包的比例還是相當低,反而讓卡友被複雜的功能,搞得「丈二金剛-摸不著頭腦」。

    其實悠遊卡的最終目的,就是要「名正言順」成為多用途支付卡片,而不是困在信用卡裡,此時電子票證條例「剛好」又「適時」幫悠遊卡走出康莊大道。

閱讀全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dmphxi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